給欲成為第十屆全國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學員之學妹
夢,依然在我們心中……那年夏天的熱情一如豔陽不斷襲來的熱浪,又如餘韻未絕的蟬聲,吟誦著,還刻著那年的夢和崇高。「人社營世代」,我們期盼著……
源起。
總要有一群人先懷有夢想,才有實現的可能。
國科會自1983年起,即陸續推動數理方面之高中營隊,增進高中生對科學實驗與科學研究的了解,激發其興趣,並對他們未來投身科學研究的態度產生正面影響。然而,需要長時間浸淫其中,透過潛移默化來逐步累積涵養的人文社會科學,卻始終缺乏類似的活動來加以提倡。為此,國科會人文處自二○○○年起,開辦「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」,旨在激發高中生對人文及社會科學的興趣,進而引導他們以投入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行列為其生涯規劃。我們相信,即使最後只有其中百分之十的學生真正投入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行列,對這方面知識的開展與推廣也有極大助益。
人文社會。
理論與知識不可或缺地重要,然對社會的關懷與熱情方是一切的最初。
在諸多課程中,我們瞭解每一學門之重要性與運作方式,我們嘗試瞭解這個社會的脈動,透過該學門的理論、專家、經典著作。然而,這一切的開始,都是因為對這社會、世界的關懷與熱情。因著這份心,開始有了理論、有了專家、有了經典,也才有支持自己的動力。每當天災人禍降臨,總有關心社會的高中生捫心自問:身為學生,我能做些什麼?關懷與熱情,讓人與人之間充滿熱度,土地充滿生氣。
營隊。
迎向知識的海洋
「迎向知識的海洋」,是第十屆的宣傳語。依我理解,人文社會學科所研究的對象包羅萬象,學門與學門之間亦多有所連結。而近年人文社會更走向「科學」,也就是統計數字或量化證據,避免總是被批不夠客觀,所以亦需要數理方面的能力。因此,人文社會如同海洋,一眼望去,無邊無界,而在大片藍色海水中更有著無數知識在悠遊。
挖掘。
用學術的鐵鍬深耕心的思維,埋下思考的種子,再不能說我們是解題的機器。
一天做一件傻事,就能改變世界──朱學恆。
思考,無論課堂上或者課後的小組討論,問題總是不斷襲來。而自己從來都認為的是是非非,都有可能面臨挑戰。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事,自我們年幼之時就深深的灌輸在腦海中,我們從來都認為「對呀!就是這樣啊!」,但其實不然。解答的機器,答題是種反射反應。台灣學生常被說是解題的機器,當問題丟出來,是的,我們知道答案,但我們卻不曾「思考」問題,我們不懂如何問問題。
知音。
生命一路綿延到彼方海天一色之處,或許平直,或許顛頗,而此行將有同伴隨行。
無論什麼樣的旅途,人是群體動物,總需要陪伴。或許我們不一定會因此踏上人文社會之路,然而,或許我們會因此交到相遇之前相隔幾百里的知己。在這裡,認識朋友,交流彼此生活中的那天地,分享、學習、開闊視野。
菁英。
當耳邊又聞那侃侃而談的聲音,我知道群英匯集於此。
每一間學校,都享有政府所給予的資源,現實的是,志願前面的學校或者特殊學校多享有更多資源,也使得學生的生活視野不一。而人社迎則提供了一個相當好的機會,將全國的優秀高中生聚集在此,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。
收穫。
僅以虛筆寫下我不堪負荷的收穫,實為筆墨能形容之難,而理解只能在時間流中。
收穫,總是我認為最難書寫的部分,因為我認為這只有當你自己親身經歷過,才會懂,多說無益。人社營十四天後,總會突然驚覺生活中的某些部分與人社營所聽所聞的一切有所連結,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。
寒聚。
離別是暫時的,再相聚之時,你我比初識之時更成熟,
看著彼此的成長而喜悅,因我們共同的夢是寄於這汪洋中的小小無限。
寒聚是學長姐們自發性發起的活動,由大自己兩屆的人社營學長姊籌辦。這也證明了人社營不同於多數營隊,擁有獨特的「餘韻」與影響。
結語。
光陰逆旅不過一次,與其躊躇,不如帶著一股傻勁拚命嘗試。
讓我們一起:敬台灣的未來!
報名資料撰寫說明
營隊網址:http://zephyr.nsysu.edu.tw/hscamp_kh/
報名截止:2010.3.12
報名資料:http://zephyr.nsysu.edu.tw/hscamp_kh/files/20100112_1.pdf
我是北一二忠的蕭涵方 學妹們想參加的快來找我!!